高EQ育兒法培養醫科生女兒 前社工媽媽:不想孩子過於完美主義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8 10:5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18

分享:

分享:

前社工媽媽Florence拒絕為聰慧的女兒做IQ Test,認為培養良好品格最重要。

前社工媽媽Florence近年以筆名「字母媽媽」撰寫專欄,推廣品格和價值觀。Florence的長女今年唸大四,自細已被評定為聰慧過人,但她不贊成做IQ Test,只望她在沒有包袱下,全面發揮興趣。對於所謂資優,她強調至今認識不多,也不會因孩子長期獲獎項肯定而有優越感,反而更看重培養一對子女的品格特質。

Florence是退休社工,曾在美國工作4年,主力服務家庭,後來回流。她謂,幫子女選校,傾向選傳統學校,希望小朋友自細習慣嚴教。

Florence不肯定女兒是否資優,因為一直沒有心去做IQ Test,也認為不太重要。她和大女早年更曾設計布袋,望人們把由傳統資優的智力,轉向欣賞不同面向,例如懂得關懷、投入工作及持之而恒等。

她謂其大女一向不喜歡別人指自己是資優。

智力只是一部分,不代表一切;反而性格較重要。

她和大女合作設計的布袋,用字母詮釋資優是任何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。(陳智良攝)

今年醫科大四的晞晴中學階段長期名列前茅,亦不用補習,小學階段已同步發展多樣興趣,包括學習國畫、朗誦、音樂劇,及加入兒童合唱團,中四彈琴已達7級水平、中國舞有9級、中英朗誦在校際朗誦節分別取過前3名等等。

Florence謂,明白女兒可能因太年幼,被人讚得多,而容易自負,故鼓勵她做義工,運用自己智力為人解決問題。而身為社工,她謂昔日教女也不是很完美,曾有偏差,例如過早給她有選擇權,因為父母民主,她有一次要求要穿紗裙去旅行,為了不想摧毀承諾,媽媽曾進退兩難。

小學時晞晴也曾出現挑戰權威,不肯聽從一些指示,並挑戰她:媽咪!你咁講是不是一種power struggle?頓時叫她啞口。

那時我轉數也不夠她快,之後回想:媽媽便是媽媽,有些原則,小朋友遵守便是,那也是一門父母要學的功課,放得太早,只會讓孩子任性。

她後來在心理學中,掌握到人的成長階梯,由孩童階段的任性期,過度到成年人懂社會規範,建立自己價值觀的過程,是需要不斷的磨合。

若父母明白人性主要弱點是自私,便應管教,不要助長任性和自私。

而且小朋友無論怎聰明,也不等同夠成熟,因小朋友仍是小孩子。父母不應因子女聰明過人,而事事遷就聽從,這是非常危險。

她解釋,大女性格成熟,並很早已追求目標,也有一點完美主義。(本報資料圖)

她謂見過有父母因兒子科學能力叻,而事事遷就,只會令孩子愈來愈自我。但她深信無論是智力高低,孩子都理應遵守家庭規範,例如尊重父母。

Florence生於60年代,她謂因體會過努力讀書才有成果,而較偏重勤力。

我也是長年考前列,小學時已自創故事記憶法,故我不認為資優很重要!有時太高智力的人,可能會自恃聰明而不去努力,相對智力不及者,肯用心面對挑戰,成長比智力高的人來得好。

兩姐弟關係好,她強調他們各有特質,不會比較。(受訪者提供)

提防完美主義

另外,她也觀察到早慧型的孩子,會有完美主義傾向。她認為完美主義的小朋友,會很大壓力,故擔心女兒太執著,因為所有事都沒有所謂完美。

以前我會對大女說︰一是不做,否則要做到最好!但現在覺得這句話因人而異,對已很盡力的小朋友,反而應該說︰放鬆一點,適可而止……

中六的弟弟晞揚,雖然讀書成績不及家姐,但他懂自我欣賞,對喜歡的事會投入學習。近年自學日語,已考獲日本語能力試驗的最高級別水平。

Florence笑言兒子對有興趣的科,會投入時間,而且從來不感到家姐叻,自己有壓力。

因為我們從不拿他們比較。

記者︰胡麗珊

欄名 : 尖子方程式